有生化基礎的小夥伴對植物體內的大名鼎鼎的三羧酸循環(TCA)應該非常熟悉其中一個中間產物α-酮戊二酸則與铵(NH4+)在谷氨酸脫氫酶(GDH)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——谷氨酸,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(GS)的作用下再和铵(NH4+)合成谷氨酰胺。而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是谷氨酸的類似物(兩者長得像),所以噴灑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除草劑後,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與GS結合抑制了GS的功能,從而抑制谷氨酸與NH4+的結合轉化爲合成谷氨酰胺的代謝過程,這樣植物體內大量的積累谷氨酸與NH4+,谷氨酸的積累進一步反饋抑制GDH,這樣進一步的促進铵的積累,zui終導致氨中毒以及植物體內的氮代謝失衡而死亡。雖然機理別具一格,但由于大哥草甘膦風頭太強,所以天塌了草甘膦頂着,下雨了草甘膦擋着!
而有一類轉抗除草劑基因(酰基轉移酶基因PAT/bar)作物就具有抵抗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的能力。因爲這兩個基因表達出的蛋白均具有將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乙酰化的功能,乙酰化後的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結構變樣,不再和谷氨酸長的像了,所以就不會與GS結合幹擾植物的正常代謝了。

